目前分類:滿口酸味寫歷史 (1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〈日本史上最可怕的怨靈,平將門〉中

    平將門成為大怨靈的故事是從他死後才開始,日本的傳說很多,姑妄聽之。

 據說平將門的母親是下總國相馬地方的一條大蛇,生下平將門後,動物的習慣是將嬰兒從頭到腳舔一遍,去除生產時的血與胎衣,同時母親也從胎衣得到營養,省去坐月子不能洗頭不能吹風的麻煩。沒想到舔著舔著,漏了眉心部分,於是平將門長大後刀槍不入,只有眉心是罩門。

 哇咧,真像希臘神話裡的「阿基里斯腱」。

 這個秘密只有平將門的愛妾桔梗前知道,她是官軍陣營中的大將藤原秀鄉的妹妹,為了哥哥,她出賣了老公。(咦,我家戶長有無哥哥?沒有,家在。)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日本史上最可怕的怨靈,平將門〉上

  平將門是日本史上最特別的人物,從有天皇制度以來,日本就只有這麼一個單一家族的統治者,沒有所謂的異姓政權、改朝換代,也沒有革命或外族入侵的統治,唯一敢在天皇之外稱帝的便是平將門,他在關東地區自立門號和天皇打對台,自號「新皇」(新的天皇)。

 他生於九世紀末(一說是884年,晚唐的唐僖宗時期),父親平良將是下總國佐倉(千葉縣的佐倉市,日文發音是SAKURA,與櫻花相同)的小領主,於是按照傳統,平將門十五歲時就被父親送去京都,拜進大臣藤原忠平的門下當隨從,在那裡一待十二年,總算熬成一個檢非違使的警官職務(可能還是副的)。可見他絕非天縱英明,但也因為如此,使他的個性益發凶暴,而且滿肚皮壯志難伸的不滿情緒。

 他的叛變,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抱負或情操,純粹和家產有關。父親平良將死後,當時日本還沒有長男繼承的制度,他的伯父平國香與平良兼私下竟然分了所有的遺產,這下子平將門火了,就回去討公道,和伯父幹了起來。從小他和平國香的兒子平貞盛就不好,堂兄弟的舊賬在此一併計算。

 先動手的應該是平國香與平良兼(顯然心裡有鬼),可是平將門勇猛(現代漫畫裡他手持降魔杵,力大無窮),把兩個伯父打得毫無招架之力,平國香甚至被燒死。

 怎麼看,我都覺得平將門根本是流氓個性。他占地為王,勢力愈來愈大,於是有人告到天皇那裡,朱雀天皇下令要平將門進京解釋。畢竟仍是小流氓而已,平將門乖乖進京,本以為會受到若干處罰,不料當時朝政一片混亂,根本沒人理他。待了一陣子,平將門無罪開釋,又回關東老家去了。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聖德太子17條憲法與趙家1條家規〉

  真正創建日本這個「國家」的是聖德太子,之前日本雖已有「大王」(後來的天皇),不過君臣之間、國(部落)與國之間的關係都很模糊,聖德太子頒布17條憲法確定這些主要的關係,加上冠位12階,公務人員知所主從,政治才算上了軌道。

 聖德太子是推古女皇的姪子,飽讀漢學,在推古天皇12年,西元604年,隋煬帝仁壽4年頒布這部很簡單的憲法。

一聽到是憲法,我的腿就軟了,何況是日本的,不過幸好只有17條,鼓起勇氣翻開書,嘿,居然全是中文,雖然這種日式中文有點古怪,但每個字都能看懂。原來17條憲法根本是儒家的理論,徹底發揮《倫語》的精神。以下是我用有限日本漢字的知識,設法簡短說明:

 

  1. 以和為貴。如果上下和睦,就國泰民安。
  2. 篤敬三寶。就是教導大家信佛,國家才不會亂。
  3. 承詔必謹。遵從天皇的領導,皇帝說的話,做臣子的就好好去做──戶長就是每個男人的真理、生命和道路,她們說的話, 不。要。對。抗。
  4. 以禮為本。群臣有禮,則服從領導,百姓有禮,國家自然有秩序。
  5. 明辨訴訟。特別強調要照顧小民的權利,原文這麼說的:「有財之訟,如石投水(意思是有錢人打官司,像扔石子進水池,必然引起水波與漣漪)。乏者之訴,似水投石(意思是窮人打官司,像把水倒到石頭上,完全沒有回應)。這條憲法很有意思,應該給法院與檢調單位參考。
  6. 勸善懲惡。尤其痛罵諂詐與佞媚的人,並認為民不忠於王,王無仁於民,是國家亂的根本原因──看樣子總統的支持度不到20%,可以算「王無仁於民」了嗎?
  7. 人各有任。就是各司其職,國家才平順,強調「故古聖王,為官以求人,為人不求官」。可以給馬政府參考,每個職務得找到對的人去負責,而不是分封選舉功臣,把官位當成報酬。
  8. 早朝晏退,要求官員好好上班,不要老打混,「遲朝不逮于急。早退必事不盡」,是說,晚到辦公室,做事一定忙亂,早離開辦公室,事情一定沒做完──嗯,這話好像戶長常對我講……趕快洗衣服去。

 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《天皇與上皇,日本的兩個皇帝》

  日本成為「國家」,始於六世紀末的推古天皇時期,這是位女天皇,實權掌握在大臣蘇我氏手中,蘇我氏並推舉推古天皇的姪子聖德太子執政,想藉此分化推古天皇的力量,偏這位聖德太子是蘇我氏的外甥,也是個政治白痴,他執政後居然真的做事(搞政治的大多不做事,只搞,政治),而不明白他只是負責聽話的傀儡而已。

 很多大事業都是由政治白痴完成的,聖德太子推動文官制度,制定十二等級的冠位,於是官員才能明白自己的「位置」而各司其職。更重要的則是制憲,列出十七條基本法,從此天皇也得遵循此法,不能過度浪漫。

 在此讓老張感嘆一下,之所以罵聖德太子是政治白痴,實在有感於現在的政客都太聰明了,選舉出身的,講究黨派,講究立場,老百姓的福祉擺到第三位。而公務員體系出身的,更講究血統,講究前人的規範,所以他們在意的是做官,不是做事。

 聖德太子如果生於今天的台灣,一定有先輩告訴他,

 「哈囉,聖德老弟,你要阿扁那套,法國大餐外加瑞士帳戶?還是小馬哥那套,天天游泳馬拉松,我們發動全民上網說你帥?」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釣魚台的主權爭議大致上這樣的:

  1. 明清時期:爭議在版圖內與僅止於發現

 明朝與清朝時釣魚台即為中國發現且畫入版圖,這點無庸爭議,包括日方也承認。不過甲午戰爭後不久,日方根據殖民主義的占地為王思想,認為中國雖發現這些島,卻不意味擁有主權,所以畫為日本領土。

   2.   馬關條約:釣魚台列嶼在不在此條約範圍內

前面的爭議到馬關條約簽訂起,即告結束,因為條約上明訂(第二條),滿清把遼東半島、台灣與澎湖群島,割讓給日本,這裡所出現雙方的爭議,日方認為在下關條約(我方稱為馬關條約)簽約之前(實際上是三個月前),日本已認定尖閣為「無主地」而畫歸日方領土,所以不在下關條約的範圍之內。我方則主張,釣魚台本來就是台灣的一部分,當然在馬關條約的範圍內。於是二戰結束後,廢除馬關條約,日方如今的立足點是尖閣本來就不在條約內,和此條約廢不廢除無關。我方則主張,應依合約行事,釣魚台隨馬關條約的廢除當然隨台澎一起歸還中國。

   3    .戰後美國託管

二戰後美國為主的盟國與日本簽訂〈舊金山和約〉,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都未參與,所以自然都不承認這個和約,美國當時託管太平洋中許多日本占領的小島,1971年美國將託管島嶼還給日本,海峽兩岸都反對,至此問題就爭議到今天。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〈成吉思汗烤肉與源義經〉

  到北海道一定得吃成吉思汗烤肉,尤其在大冷天,一群人窩在大房子內,圍著口大鐵盆──喔,成吉思汗烤肉有個大前提,只烤羊,不烤豬牛。

 但為什麼日本人不吃匈奴王阿提拉烤肉,不吃忽必烈烤肉,搞個八桿子也扯不上關係的成吉思汗呢?而且蒙古人兩度進攻日本的地點是九州,為什麼只有北海道大吃成吉思汗烤肉,九州人照樣吃他們的屋台?

 我覺得,可能和源義經有關。十二世紀時日本發生「源平合戰」,傳統的兩大家族為了爭權而發生大戰,一開始源氏被打敗。源家的媳婦,當時著名的美女常盤,帶著三個兒子逃到大和國(奈良一帶)。為了稚子,常盤後來再嫁給平清盛,小名牛若丸(小牛的意思)的源義經便被送進如今京都的鞍馬寺試著當個小和尚。接下來,中國武俠小說的情節出現了:

 牛若丸不學好,晚上溜出寺院,遇到傳說中的武林高手烏天狗,兩人投緣,牛若丸便跟著學到少林十八掌、武當十七劍、華山一聲笑、峨眉三千金之類的武功絕學。寺院長老發現了,強迫牛若丸剃度為僧,因為,再按照武俠小說的布局,長老掐指一算即知原義經不平凡的一生與悲慘的結局,想讓牛若丸專心禮佛,改變命運。從此牛若丸就改成僧名遮那王,好好念經敲鐘吧。

 十一歲時遮那王在街上撞見,嗯,這裡可以武俠小說,也可以星際大戰,他撞見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大力士武藏王弁慶,交手之後源義經獲勝,從此弁慶就跟著源義經,兩人像──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〈堺市裡的夏普與開口神社〉

  郭台銘去談夏普案,總出現一個叫「堺市」的地名,我又開始追根究底,它屬於大阪府的一部分。發展得很早,大和政權定都奈良,再轉移到平安京(京都)時,它就已經是整體京都文明的重心之一,最有名的就是仁德天皇陵(大仙陵古墳,前方後圓墓)便在這裡,這位仁德天皇(34世紀)是第16任天皇,活了142年,當了86年天皇。

 我老說早期日本天皇都是神話裡的人物,後世捏造出來的成分居高,光看他們的年紀就知道,西元三、四世紀時,有可能唯獨日本出現一串超過百歲的皇帝嗎?

 在日本神話裡說,太陽神天照御大神派孫子接掌原來是須佐之男統管的大地,這就是「天孫降臨」,這位天孫便是天皇的祖宗。天孫到了地面,愛上一位美女,就上門去求婚,老丈人當然高興,不但把號稱絕世美人的二女兒嫁給天孫,還附贈大女兒。哇,買一送一耶,換成是我,保證興奮到腦沖血──不,一個老婆就夠嗆了,還多送一個來,顯然有陰謀。

 果然,天孫見到這位姐姐差點昏倒,因為醜到無以復加的地步,當場退貨。

 老丈人很生氣,好心被雷親,他也嘆息地說,娶到二女兒,天孫會有美滿的人生,但拒絕了大女兒,天孫也就不能長命百歲了。從此天皇家一族再也不能長生不老。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小諸城內,武田信玄的秘密情人〉

 小諸城  (這是小諸城,源五郎曾是此地守將。小諸是山梨縣最有名支線鐵道「小海線」上的一站,可以轉車去輕井沢)

 武田信玄有五個妻子,先後生下七男六女,不過也有不少情人,其中最隱密的是源五郎。

 源五郎本名春日源助,比信玄小六歲,據說因父死後被姐姐與姐夫趕出門,那時才十幾歲,被少年即得志的信玄收留,之後兩人的關係非常親密。在日本戰國時代,同性戀是很尋常的事,最著名的莫過於織田信長與他的最愛森蘭丸。

 受到信玄的啟發,源五郎長大之後也成為武將,因為官居彈正忠(四品官,屬於監察糾舉的職位),一般稱他為春日彈正忠。1533年受命為小諸城的城代(守城將領),當川中島戰爭發生後,再被調去新建的海津城。第四次川中島合戰,敵方的上杉軍在妻女山佈陣,春日彈正忠受命率領別動隊迎擊,始終守衛在武田信玄周圍。後來被譽為「武田四天王」(馬場信春、內藤昌秀、山縣昌景與春日源助)。

 信玄死後,繼承人武田勝賴和織田信長眼見要決戰,春日源助和上杉家達成和平協議,才能集中全力對抗織田。他沒有參與大戰,而是於五十二歲時死在海津城。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〈武田信玄〉

 

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最突出的大名(諸侯),他從小苦讀孫子兵法,非常早熟,跟著父親打天下,不過他父親打的仗是為了微小的利益,武田信玄的眼光更遠大,便把父親拘禁起來,由他領軍。

 關於拘禁父親武田信虎的源由,有幾種說法,一是父親喜愛剛生的小兒子武田信繁,使信玄有危機感。一說是父親橫征暴歛,老百姓受不了。另一說是父親和周圍大名刻意維持很低調的關係,信玄覺得這不是征服天下的態度。

 取得實權之後,武田信玄積極開拓領土,和周邊大名發生衝突,他毫不客氣的對陣,最重要的是打敗了如今長野縣南部的高遠賴繼,取得諏訪大社(見腦殘遊記)的主祭權,有了正統的地位,接著就和信濃國的大名幹上。

 日文中的國,和英文裡的country相似,不是指nation,而是指這個地區。像在台灣很有名的日本書店紀伊國屋,紀伊國指的就是和歌山地區。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馬政府加油,請看看高仙芝和封常清

 

 喝完酒,又酸氣衝天,要說的是,既然馬英九已經就任,未來四年他是我們的總統,請馬總統加油,只要是對的事情,張國立一定號召戶長大力支持(畢竟我總不能去支持歐巴馬或普亭吧)。

 還是說到唐朝,玄宗時有兩員大將,高仙芝和封常清,前者的父親是安西都護府的將領,可說出身將門,後者則是孤兒。封常清沒有父母,跟著外祖父過日子,偏外祖父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的安西都護府當小兵,負責守胡城的南門,每次執勤時帶著小封常清在城門上一面看守,一面教小外孫念書。

 

 我想像這一老一小坐在城樓一角一起讀書的畫面,這時夕陽掛在沙漠的遠方地平線上,幾十匹駱駝排成一列緩緩從西方走來,嗯,挺溫馨的。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滿口酸味寫歷史3郭英乂

 

 先說文解字,「乂」的發音為「義」,最常用在農業上,割草稱為乂割,就是割的意思,當名詞時則是賢能或治理的意思,所以郭英乂不能念成郭英叉,得念郭英義。

 他是唐玄宗名將郭知運的二兒子,郭知運打吐蕃,打突厥,受封為左武衛大將軍,死後「配饗太公廟」。那時的武廟祭祀的不是關老爺,而是姜太公,直到宋朝才開始升關老爺的官。

 長子郭英傑在戰契丹於都山下,隸屬唐軍的奚(匈奴或鮮卑的後裔)軍反叛,一部分唐軍又先退出戰場,郭英傑死戰不退而被殺,契丹割下他的頭要殘餘的唐軍投降,沒想到唐軍不理會,繼續奮戰,六千名唐軍全部被殺。

 戰爭呀,有時真不知意義何在。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滿口酸味寫歷史.哥舒翰的前半段,馬英九的後半段

 

 北斗七星高,哥舒夜帶刀。至今窺牧馬,不敢過臨洮。

 

 這是唐朝人寫的一首詩,歌頌當時名將哥舒翰。詩寫得其實還好,可是一千多年來幾乎人人都念過,因為節奏明快,內容直接。

 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唐書裡的名將王忠嗣

 

 要開始寫歷史小說,所以得先將歷史從書架的灰塵、蟑螂屎、蜘蛛網裡挖出來,撣撣灰,晒晒那些老骨頭,順便加點醋──喔,聽說歷史得帶點醋味去讀,酸酸的,澀澀的,這樣讀歷史才有意思,嗯,醋也可以配餃子。

 唐玄宗時有位名將叫王忠嗣,父親王海賓也是名將,對抗吐蕃時戰功彪炳,可是鋒芒太露,《舊唐書》上說「諸將嫉其功,按兵不救」,王海賓便「眾寡不敵,歿于陣」。

 (忽然讓我想起央行總裁彭淮南,馬政府說打房,只彭老人家每天散步兼詢房價,其他閣員看笑話。按照歷史,彭淮南的人緣一定很差,恐怕這官,做不久?)

 那年王忠嗣才九歲,幾乎由唐玄宗收養,小時候的玩伴是玄宗兒子,後來唐朝中興之主,肅宗。

文章標籤

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