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雨果的秘密所喚回的夢》

 《雨果的冒險》在本屆奧斯卡得到十一項的提名,它的原名小說是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,中文出版時則稱為《雨果的秘密》,電影則名為《雨果的冒險》,以下是我在二00七年寫的介紹這本書的文章:

 有些書看起來很可愛,讓人忍不住想買回家放在床頭;有些則看起來就嚇死人,想說買回去大概只有砸蟑螂一個用途了。《雨果的祕密》是後者,厚厚重重一大本,可能是近年來台灣出版最厚的小說,竟有五百多頁,我在書店見到,不免肅然起敬,可是打開來一看,原來是本鉛筆插畫的故事書,才翻到第一頁便愛不釋手了。

 故事的主角是個聰明的男孩雨果,他的父親原是鐘表匠,有次在他負責維修的美術館內發現一個可能是魔術師製作的、全由齒輪驅動的機器人,父子倆便投身進去,試圖讓這個生鏽、破損的機器人復活,不料一個夜晚美術館發生火災,父親死在裡面。雨果被叔叔收養當鐘表學徒,搬進叔叔工作的火車站裡去。叔叔是酒鬼,完全不管雨果的三餐,可憐的雨果發現叔叔好幾天都沒回來後,便逃了出去,瞎打誤撞的來到美術館的廢墟並看到那個機器人,於是雨果把機器人藏進火車站,試圖修復。

 叔叔不見了,一直都沒回來,雨果躲在車站的一角,利用排水道和不為人知的小巷弄進出。如果站長知道真相,可能會關閉叔叔的工作間,也會把雨果送進孤兒院。為了機器人,雨果負擔起維護站內所有鐘的責任,讓站長以為叔叔仍在執行他的工作,雨果就能繼續躲在車站裡,按照父親留下的筆記本,一點點的修復機器人。

 小說便這樣開始了雨果的冒險,當需要文字時,布萊恩用文字表達,當他覺得圖像更有效果時,則用圖畫,使文字和圖畫如接力式把故事傳遞下去。按照看故事書的基本原則,我在這裡絕不能透露故事的結果,而該留給讀者,尤其是父母帶著孩子,隨著雨果的腳步一起去尋找答案。

 直到我看完時才恍然發覺,這麼厚的大書,原來是本兒童讀物──哈,我怎麼會看起兒童讀物,還看得忘了吃晚飯?究竟是我智能降低咧,還是我返老還童?我知道你們都會說前者,但我相信後者,但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大人應該常常看兒童讀物,免得忘記當年書帶給我們的「夢」,而《雨果的秘密》所表達的精神也是夢。

 對了,我們這些大人還有多少夢?除了吃太飽有惡夢、喝太多酒晚上有尿尿的夢。其實把夢找回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童書,如果有孩子,更可以一起看,然後從孩子身上分享到夢所創造的快樂。記得小學時候看過一本小說《吹牛男爵歷險記》(十八世紀德國作家比爾格寫的),到今天都記得男爵如何坐著砲彈去飛行的畫面。童書還有一個更吸引人的因素:所有問題必然會經過努力而得到解決,

對於習慣大人世界的我們而言,那是不是多美好的夢呀!

 如果有孩子,請記得和他們一起讀這本書,然後你可能要花錢去買很多很多發條的玩具,告訴你的孩子,並非所有的玩具都得用電池才會動。

《雨果的祕密》

作者 布萊恩.賽茲尼克(Brian Selznick

譯者 宋珮

出版 台灣東方 

arrow
arrow

    我是張國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