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第一神探.胡濙(上)
中國第一偵探不是包公,不是外國作家筆下的狄仁傑,是明成祖時候的胡濙(濙,音ㄧㄥ,二聲)。
他在永樂五年(1407)奉朱棣的命令去尋找靖難時失蹤的建文帝,這是標準偵探的工作,而且單槍作業,歷盡風霜。永樂二十一年,他由熱血青年變成穩重的中年人,終於有消息回報。那天明成祖率兵打北方的蒙古人韃靼,夜宿於宣府軍中,明史上如此記載:
「二十一年還朝,馳謁帝於宣府。帝已就寢,聞濙至,急起召入。濙悉以所聞對,漏下四鼓乃出。先濙未至,傳言建文帝蹈海去,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,至是疑始釋。」
大意是說,明成祖(那時已63歲,在那個時代算是垂垂老矣)已上床休息,聽到胡濙來了,竟起床召見,可見胡濙帶回來的消息對明成祖,有多大的吸引力。
胡濙把他所得到的情報全部告訴成祖,講到半夜兩點才離去(那時的人都睡得很早,何況是年老的成祖,可能八點就睡了,也就是說,胡濙講了六個鐘頭)。在胡濙沒回來稟報消息之前,傳說建文帝乘船出海離開中國,成祖派了太監鄭和等人下西洋尋找,等到胡濙回來,「疑始釋」。就是說,明成祖的確從胡濙口中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。
可是胡濙究竟告訴了成祖些什麼呢?沒人曉得,即使到今天仍是歷史上著名的謎。
明成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,個性很像父親,膽大且好武,如果朱元璋長子朱標沒死,事情就簡單了,由太子朱標繼任是理所當然的事,偏朱標早死,理論上應該由其他兒子起碼按出生年月日排名接班,可是朱元璋太愛朱標,當他大殺功臣時,只有馬皇后和朱標講的話,這位不可一世的明太祖才聽得進去。至於朱標的兒子朱允炆(日後的建文帝),完全取代朱標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。歷史上說朱允炆「穎慧好學,性至孝」,當他父親朱標臥病在床時,他「晝夜不暫離」,祖父朱元璋看在眼裡,竟說:
「而誠純孝,顧不念我乎。」
意思是,你這麼孝順,可是你不顧自己身體,難道也不顧及我這個做爺爺的嗎?
祖父愛孫子的感情,在這麼簡短的一句話中。
朱元璋傳位給孫子朱允炆還有一層用意,朱允炆做人寬厚,經過建國的苦難期與整肅內部的殺伐期,朱元璋認為接下來應該養民休兵,若有個如漢文帝之類的好皇帝,國家才能得到休養生息。
為了讓孫子能當太平天子,朱元璋殺盡功臣,免得這些打天下的兄弟仔到時對朱允炆不利,而且朱元璋更把其他兒子分封到邊疆,一方面大明江山,一方面也防止異姓掌握兵權,威脅皇室。沒想到朱允炆才當皇帝,就知道情況不對,每個叔叔都手擁眾兵,造反的不是異姓,說不定是同姓,於是在大臣建議下,朱允炆下令削藩,受封於如今北京的燕王朱棣便起兵造反了。
朱棣後來攻進南京,搶到皇位,那天他率大軍圍在皇宮外,等著皇帝侄子來投降,沒想到「宮中火起,帝不知所終。」建文帝居然把皇宮放火燒了,事後檢視火場屍體,找不到建文帝的。
那麼,朱允炆跑到哪裡去了呢?
明史上說:
「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,越八日壬申葬之。」
又說:
「滇、黔、巴、蜀間,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。」
大致上日後的歷史都同意建文帝沒死在那場大火中,朱棣隨便找了具屍體充數,這樣他才能使全國人民對建文帝「斷念」,他也才好自欺欺人地說自己是合法的明朝繼承人。
成祖當了二十二年皇帝,南攻安南,北討蒙古,派鄭和下西洋,文成武德,天下一統,不過始終睡不太安穩,擔心哪天侄子朱允炆從某個地方鑽出來,興兵討伐他這個叛賊,可是又不能明目張膽蒐索朱允炆的下落,畢竟他已經說朱允炆死了,因此只好找偵探社私下追查,就這樣挑中胡濙,上窮碧落下黃泉,非得找到朱允炆不可。
胡濙受命,單線領導,單線回報。成祖即位第五年,他「遣濙頒御製諸書,並訪仙人張邋遢,徧行天下州郡鄉邑,隱察建文帝安在。」就是給了胡濙「天下蒐查令」,有點License to Kill的味道,胡濙甚至找上民間公認是仙人的張先生──在此打斷一下,很奇怪,凡是搞道術的或修練到半仙程度的高人,幾乎都姓張,不過這位張前輩的名字有點那個,叫張邋遢,透著股不必明說大家心裡有數的「假仙」。
關於胡大偵探辦案的細節,明史裡沒說,只提到胡濙於永樂十四年才回到北京,其間母親過世想請喪假,成祖也不同意。這九年的偵查,他沒找到建文帝,永樂十七年再出發到江、浙、湖、湘諸府,繼續追查,於二十一年才有了結果,回報永樂帝。這樣算起來,他一共花了十三年,真是錢德勒與卜洛克筆下那種咬了骨頭絕不鬆口的死硬派偵探。
明成祖在二十二年病故,我想應該是安詳地閉眼,因為他一生最大的心病終於在胡大偵探的努力下,得到答案,猜想建文帝不是已經死了,就是對成祖不再有任何威脅,成祖的江山不會被人搶走了。
留言列表